发表时间:2011-6-1
清晨摘下的新鲜蔬菜果,两三个小时就能摆上超市柜台;这些蔬菜不但质量有“品质协议”的保证,而且价格比农贸市场便宜……近段时间,鲜活农产品“公司+基地+农户+超市”生产经营模式,在兴业县大平山镇风生水起。今年,兴业县积极引导并扶持农产品生产基地与大型连锁超市实现“农超对接”,农民收到较好的效益,销售者降低了采购成本,消费者也吃上了放心果蔬。 上班加租金 农民领双薪
“把田地出租收租金,丈夫到镇上企业打工,儿子专心到山上养鸡,我在基地上班能领工资,现在我家里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日前,在该县大平山镇高良村一家币安官网app最新版下载公司的基地里,正在摘菜的村民李可芬笑着告诉记者。据了解,“大平山白菜”在玉林享有盛名。目前,吸引了香港根记花园、玉林绿美菜篮子配送有限公司、广西丰顺种植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落户大平山镇,承包面积达2000多亩。
记者注意到,在玉林绿美菜篮子配送有限公司的基地里,每天都就地聘请农民耕地、种菜、摘菜和施肥。据种植基地负责人介绍,基地在高良村租田种植蔬菜的面积有150多亩,常年聘用当地农民30多人,按天计算工资,做一天计酬一天。目前,兴业县拥有各类农业基地10多个,在这些基地打工的剩余劳动力约有1.5万多人,从事季节性或常年性基地打工的农民,每年平均收入达五、六千元,常年打工的收入近万元。
超市在身边 吃菜都新鲜
每天一大早,家住兴业县城区南街的吴大妈就来到离家不远的浩业超市采购当天所需蔬菜,心里总是美滋滋的。“现在的蔬菜水果又新鲜又便宜,你看,都是‘农民直供’的,我一下子买了这么多。”吴大妈边说边向记者晃了晃手里拎着的一大袋子菜。“以前买蔬菜瓜果都会去菜市场,现在超市里卖的不但新鲜,价钱也不比菜市场贵,环境还好,当然来这里了。”
据了解,现在兴业县和玉林市城区,像吴大妈这样从社区早市或集贸市场“转战”超市赶“早集”的不在少数,原因就在于超市的果蔬比以前更新鲜更实惠了。其实,市民菜篮子里能装进新鲜的蔬菜水果,得益于一种新型菜篮子供应链条——“农超对接”,这种销售模式,通过“公司+基地+农户+超市”让农产品能直接从田头“走”到超市,走上了市民的餐桌,省去了中间流通环节,市民每天都能买到新鲜又便宜的蔬菜瓜果。
城乡对接好 公司效益高
配送公司一位姓梁负责人介绍,以往农产品大多由农户卖给小贩,小贩卖给批发市场,批发市场再卖给大型收购商,最后进入超市等零售终端。而“农超对接”,省去了诸多中间环节,压缩了成本,农田里采收的新鲜蔬果,几小时之内就能摆上超市的货架,不但保证了鲜活农产品第一时间进入市民的“菜篮子”,而且更具有了价格优势,也便于源头管理,食品安全有保证,这些都可为超市的竞争力“加码”。玉林绿美菜篮子配送有限公司下属的东岳市场和天心市场的农家园蔬菜超市,每天销售的果蔬都达500公斤以上。而通用、金城、华联等大型商场超市的果蔬销售量是他们超市的数十倍,都卖得相当好。
目前,果蔬配送公司都加大了产地直采的力度,都建立了自己的生鲜种植和采购基地,自产自销、直接到基地采购,实现了“朝发夕至,地头直采,新鲜销售,源头管理”。广西丰顺公司的李总介绍说,丰顺公司已在大平山镇租地300亩,计划今后通过“公司+农户+超市”模式发展扩大种植规模,公司的产品不但供应玉林本地超市,还直接供应香港、深圳等外地超市。(韦继川 韦宗朝)